第十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开幕促两岸易学文化交流
【资料图】
第十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4月22日在山东济南开幕。 梁犇 摄
中新网济南4月22日电 (吕妍)第十届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4月22日在山东济南开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台湾中央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数十所两岸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易道生生,大道和合”的主题,为两岸易学融合发展建言献策,促进两岸易学文化交流与发展。
据主办方介绍,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系列交流活动创办于1993年,由著名易学家刘大钧和时任台湾中华易经学会理事长的邵崇龄共同开创。该研讨会建立起了两岸易学界双向交流的固定机制,每两年一届,在两岸轮流举办,至今已有30年历史。
本届研讨会自公布投稿邀请以来,两岸易学研究者广泛积极参与,共收录158篇参会论文,涵盖了易学传统研究的方方面面,并延伸到广义的文化研究跨界领域。
图为台湾中华易经学会荣誉理事长邵崇龄致辞。 梁犇 摄
当天,台湾中华易经学会荣誉理事长邵崇龄出席开幕式并回顾了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创办30载的相关经历。他表示,1993年以来,研讨会在海峡两岸轮流举办,开启了两岸学术会议的先河。“无论是曾经参与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的学者,还是曾经参加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的青年才俊,他们都已成长为两岸易学界的代表人物。研讨会在一代代接续中传承发展,历久弥新。”
“此次研讨会特别设置的青年专场,正是易学‘生生不已’这一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兼儒学研究中心主任杨自平通过视频致辞说,《周易》所体现的一些思想为民众提供了安顿身心的重大智慧及力量。该研讨会为促进两岸易学文化交流搭建了学术平台,期待两岸易学交流“生生不已”。
“易学作为两岸文化之根、文化之源,需要两岸学者共同去呵护、去浇灌。”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李尚信表示,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易道生生,大道和合”。“生生”是宇宙的功能,也是《易传》的核心内容,“和合”是实现生生的重要保证。“按照易学的观念,人生在世的作用与价值在于参与宇宙生命的化育,成就生命及其意义。这样的观念,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需要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去转化创新。”
图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周易学会会长李尚信致辞。 梁犇 摄
山东大学校长助理、青岛校区党工委书记邢占军说,海峡两岸《周易》学术研讨会是山大易学中心历时30年打造的品牌学术会议,希冀本届研讨会将“生生之谓易”等传统易学命题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生生”哲学提举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和文明互鉴的哲学主题,将“和合”智慧阐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中国周易学会、《周易研究》编辑部主办,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台湾中央大学文学院儒学研究中心协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