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资料图】
作者|刘彤楠
激光雷达能为智能汽车提供高精度三维感知,与摄像头有效互补且互为冗余,提供更高的安全性,是赋能L2+及L2++ ADAS应用落地的关键感知硬件。
作为新一代汽车的重要智能化标签,汽车厂商在选择激光雷达时,主要考虑因素有哪些?4月14日,在禾赛科技媒体沟通会上,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CEO李一帆表示除了质量、性能、价格以外,基于主机厂对车型外观的决策考量,还有很难绕过的颜值问题。
受限于激光雷达当前的体积因素,无论是安装在车顶的大鼓包,还是搭载在车头位置,对于车身外观的一体性来说,都是减分项。对此,禾赛科技用一款高度仅为25mm的舱内激光雷达,解决了这一问题。
当日,禾赛科技发布了面向ADAS前装量产市场的最新车规级超薄远距激光雷达“ET25”,它是一款以高度命名的激光雷达产品,ET意为Extremely Thin。
禾赛不仅将ET25的薄度做到接近明星产品AT128的一半,同时将安装位置挪至舱内的前挡风玻璃后。无论从车型外部看,还是从驾驶员视角,激光雷达像是隐形一般,“做薄,是为了更好地上车”。
ET25置于挡风玻璃后侧的安装方式,使得整体车身设计不影响车身风阻,提升加速体验。 舱内设计让ET25在遇到尘土、雨雾等脏污时,无需额外的清洁方案,借助车辆雨刮器就可以及时清理雷达视野,保证激光雷达在更多场景下能够稳定发挥可靠性能。 「薄」对于激光雷达的舱内集成至关重要,所有集成于座舱上方的传感器都需要与挡风玻璃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ET25更少地占用座舱空间,集成在挡风玻璃后侧时保证驾驶安全性,并带来更开阔的视野。ET25舱内集成示意
把激光雷达体积做小以及做在挡风玻璃后面,是容易想到的事情,但做到并非易事。在沟通会上,李一帆分享了ET25能够以更进一步的性能做薄上车的几大“杀手锏”。
“做小不影响核心性能是很难的,需要有极强的半导体技术,这是一大核心能力”,李一帆首要提到的核心能力,是ET25搭载了禾赛新一代的自研收发芯片。
采用更先进的激光收发模块,使ET25接收芯片灵敏度有数倍的提升,从而针对10%反射率的物体,将905nm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提升到250m以上。尺寸超薄但性能并未打折,在智能汽车遇到复杂路况时及时判断风险、做出更安全的决策上,ET25能做到更好的支撑。
“做安静,这也非常难,放在座舱里面稍微有点声音大家就受不了,尤其是电机不发生噪音”,第二点,李一帆表示车舱内安装激光雷达,安静及低热量也尤为关键。
噪音方面,ET25在舱内运转时的噪声只有不到25分贝。这个分贝数,要比安静图书馆内的噪声值(30分贝)还要低,对用户的驾乘体验较为友好。
散热方面,ET25的功率只有12W。据了解,ET25在酷热的暑天也可以长时间地在舱内持续工作,保持高性能运转。此外,选用能耗更低的传感器也有助于智能汽车节省整车的电池成本和续航成本。
“挡风玻璃是斜的,光打出去以后基本就回不来多少,这个事情靠我们一家能力是做不了的,我们找了全世界最擅长干这个事,恰好也有兴趣干这个事的合作方一起做”。第三,李一帆分享了将激光雷达集成至舱内的“秘密武器”,即福耀集团特制的挡风玻璃。
传统的汽车玻璃会导致激光雷达发射出的近红外激光在遇到玻璃时产生严重的信号衰减,无法满足对测距和分辨率的需求。另外,如何将激光雷达与安装在挡风玻璃后的其它器件,如摄像头、雨感器等进行有效的集成,也是实现激光雷达舱内集成安装的极大挑战。
对此,禾赛与国内规模最大、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福耀集团合作,采用福耀特制的前挡风玻璃实现了激光雷达特征波段的红外光透过率优化,解决了普通玻璃造成舱内激光雷达运转时信号衰减的业界难题。
我们看到,在激光雷达KOZ区域采用这种经过特殊处理的近红外增透玻璃,就能让安装在挡风玻璃后侧的激光雷达性能不打折扣,点云效果依然出色。
ET25实测点云
ET25集轻薄外形和高性能于一体,是禾赛继纯固态激光雷达FT120之后为行业带来的又一次创新性突破,也是禾赛面向ADAS前装量产市场推出的又一重量级产品。
对于产品的定位,相较2022量产的明星产品AT128,李一帆认为二者如笔记本和台式机,AT是旗舰机,体积更大、测距更好、分辨率更高,永远是禾赛的代表;ET更轻巧、更易集成,是创新性突破。
目前,ET25产品发布只是第一步,其商业化价值待真正上车后才有定论。而对于激光雷达本身,还存在着一些“激光雷达是伪需求”的声音。
2022年激光雷达迎来上车的第一波热潮,其产品性能将进入下一步市场检验阶段。李一帆表示:“今年和明年,至少几十万台车装了激光雷达都跑明白以后,软件系统能不能跟得上,消费者买完以后觉得这个东西到底厉不厉害,我觉得这个是更关心的点。”
在李一帆看来,激光雷达去年是硬件之战,今年是功能之战,“其功能性得到检验后,差不多在2024年底到2026年初,激光雷达将在中国迎来第二波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