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杭州火车东站对即将上车的旅客进行应急救护培训。
5月10日下午,2022年度全国“十大最美救护员”名单在杭州公布。 5月12日,这些“最美救护员”还将在杭州接受颁奖,这是我国第二次颁发“最美救护员”奖项。主办方之一、中国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称,之所以选择杭州颁发这一奖项,是因为2021年6月杭州被确定为中央文明委“红十字救在身边”重点工作项目基层联系点以来,该市在应急救护方面做出了大量探索,如今,无论是救护员在市民中占的比例,急救硬件设施还是急救成功率等方面,杭州都在全国遥遥领先。杭州“红十字救在身边”活动也被健康中国推进办选入第二批典型经验案例。
【资料图】
现在,“快一点——救在身边”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品牌,与“慢一点——礼让斑马线”已共同构成杭州城市文明新的风景,形成新的风尚。越来越多的市民学会了急救的基本知识,一次次成功的救护行动,更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安全感。
一
五一期间,杭州上城区湖滨晴雨红十字“急救侠”共救治意外受伤的市民游客61人,这些“急救侠”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成为西湖边最靓丽的“人道风景线”。
“我最喜欢来杭州,因为这里有足够的安全感。”来自广东的游客陈杰(化名)嘴中的“安全感”,指的正是这座城市强大的应急救护能力。2019年,陈杰来杭州参加一个马拉松比赛,中途晕倒,被路边的急救志愿者及时发现并救起;前不久,他再次来杭州,被一辆电动车撞伤,又是急救志愿者,及时对他进行救护。陈杰说,两次被救的经历,让他对杭州充满了信任。
这份安全感的背后,是意外发生时,志愿者们的一次次成功施救。
2022年5月23日晚,杭州萧山区衙前镇初级中学一名初二女生在教室突然晕厥,在政教处老师陈建、班主任王丽娜等几位老师的努力下,3次除颤后,该学生开始恢复自主呼吸,20多分钟后,急救医生到达,接手了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接力棒;2022年3月12日,阿里巴巴西溪篮球场内,一名员工突然晕倒在场内,情况危急,刘祝、凡杰、李梦星、杨正旭4位同事迅速上前,第一时间展开急救,因抢救及时,方法得当,晕倒的员工脱离了生命危险;2022年7月17日傍晚,桐庐白云源景区山水民宿老板姚明珠接到求救电话,一名六七岁的孩子游玩时不慎溺水,已没有呼吸,姚明珠迅速带上AED赶到现场,对孩子开展急救,经过10多轮心肺复苏,孩子渐渐恢复意识……
赶在120救护车之前,抢抓黄金4分钟,这是急救志愿者志愿工作的最大意义。杭州急救志愿者沈俊已有63次赶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对发生意外的伤者进行急救。在他的汽车后备箱里,大大小小的急救用品一应俱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急救箱、急救包、纱布、三角巾、碘酒、冰袋……一旦在路上遇到车祸或者其他意外,他都会停下来拨打120急救电话、帮助患者进行紧急救护等,有的伤者问题不大,他也会在120到来前做好心理安抚工作。
63次,这是沈俊在互联急救APP上的救助记录。“实际出手的次数比这个要多,这63次都是跑赢了120救护车,在120到来前实施救助的记录。”沈俊说。从事救护志愿工作10余年来,沈俊遇到过醉酒、跳楼、抽搐、心脏骤停、车祸等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处理每次突发情况,都要和时间赛跑,要在120到来前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帮助。
像沈俊这样的救护志愿者,就是各类突发情况的“压舱石”。杭州目前已累计培训红十字应急救护持证人员近35万人,他们中,近十万人加入“急救侠”队伍,一旦有人出现意外,120会根据伤患情况、决定是否发出呼救,如果发出,在伤患附近的“急救侠”就可以赶到现场进行急救。
二
持证救护员不断增加的背后,是杭州在政府层面对这项工作的不断推进。
2021年,浙江省出台《关于高水平推进应急救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后,杭州市随即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为“红十字救在身边”提供政策保障,构建长效机制,并将“救在身边”工作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杭州市红十字会积极协同组织、教育、财政、卫健、交通、文旅、人社、应急管理等部门,将特色化急救培训基地与党群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学校、景区景点、博爱家园、生命安全教育体验馆等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应急救护基层阵地保障。目前已建有特色化急救培训站点80余个。
加强社会面普及培训的同时,杭州还扩大交通、城管、文旅等重点行业培训,壮大急救力量。将急救课程全面纳入初高中教学内容,每一个孩子在成人前都懂急救、会急救。
最近,救护培训还延伸到了城市的楼宇。4月14日,杭州首个“红十字云端急救课堂”落户钱江国际时代广场2号楼30楼,百米高空的红十字急救教室为楼宇金领白领带去不一样的急救学习体验。
除了加大对群众急救培训,杭州还非常重视急救设备的提升。AED是供公众使用的便携式急救设备,具备自动识别可电击心律、自动电击除颤功能,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2021年1月1日,《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实施,提出,在学校、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箱、AED、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加强设施使用培训。
2022年9月,第六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总决赛在杭州举行。
走进杭州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AED等急救设备。在杭州各地铁站,已形成 “站点AED配备、一线重点岗位人员持证、站点救护队组建、站点救护E站建立”四位一体的急救响应体系。一旦有乘客发生意外,可立刻启动从求救触发、救护E站信息传输、车站调度到站点救护队响应的杭州地铁急救响应体系;在浙江黄龙体育中心的足球、体操、水球等场馆内,都建有应急救护驿站,为前往运动的体育爱好者提供应急救护保障,这些应急救护驿站还兼具应急救护培训、赛事观众咨询服务等功能,并配置应急救护一体机,智能联动黄龙体育中心救护员志愿者,开展“第一响应人”行动,突出运动场馆“快一点 救在身边”理念,构筑起生命安全的防护保障网。
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动员相结合,2022年底,杭州共布设AED4600余台,2023年将继续新增1000台,预计2025年实现7000台。
三
志愿服务,就被誉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是城市的文明底色。
不断涌现出来的“最美救护员”,正是志愿精神的体现。
什么是志愿精神?就是有需要的时候义不容辞。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下为公、克己奉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应急救护行动中蕴含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品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一旦遇到有人发生意外,周边的志愿者们,在可以伸一把手、助一把力时,绝不会冷眼旁观。
如今,在杭州这座人口突破“千万级”的城市,每5人中就有1名注册志愿者。近年来,杭州坚持“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宣传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工作目标,成立杭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下发《杭州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工作规则》,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设计、规范操作流程、落实闭环管理等手段,提升志愿服务整体效能,推动志愿服务队伍社会全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序规范开展。
不断涌现出的成功施救事例,也带动了更多市民参与到急救志愿者的行列中。
5月6日,省红十字一级培训师资蒋菁菁应邀走进西子国际A座新华保险大楼36楼的“红十字云端课堂”,以“送教上门”形式为楼宇职工、小语种服务亚运志愿者送上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专场培训。
“有人遇到意外,帮一把是我应该做的。”这是首届全国“十大最美救护员”夏振辉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夏振辉出生于1999年,浙江舟山人,目前在杭州工作。2019年3月,夏振辉参加了杭州市西湖区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班,并顺利考取红十字救护员证。同年9月,一名70多岁的大伯倒在电梯口,他迅速赶到现场,协助医生进行心肺复苏,使大伯恢复心跳;2020年8月,一名工人触电导致心跳呼吸骤停,他又实施心肺复苏术,成功挽救了工人的生命。
如今,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夏振辉正通过传播应急救护知识影响身边人,为“跑友”俱乐部、附近社区居民等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他的工作单位也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应急救护知识。
“不仅是杭州,整个浙江的应急救护工作都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浙江加大了应急救护工作力度,出台实施意见、实施救在身边专项行动,建立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站、点),培训和普及人数迅速增长,培训的效果不断显现。我们希望更多城市能够学习杭州的经验,学习浙江的经验,让更多群众参与到急救志愿者的行列中。”中国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
上城区红十字志愿者在对市民进行心肺复苏培训。
“转载请注明出处”